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原创    洞察IPO    IPO周报    AI公司思必驰上会被否后再谋上市,智谱清言母公司辅导备案获受理 | IPO
资管科技

专注报道新三板,关注政策发展、市场走向、企业投融资

深度关注大资产管理、消费金融、金融科技、银行理财

直通新三板

深度关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进程

洞察IPO
全球财说

用全球视角,深度关注金融和资本市场

AI公司思必驰上会被否后再谋上市,智谱清言母公司辅导备案获受理 | IPO

《洞察IPO》周绘 | 2025-05-07

 

 

沪深两市

 

辅导备案登记受理

 

4月12日-5月2日,有8家公司境内(沪深两市)发行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获受理。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图表制作:洞察IPO

 

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谱华章是一家专注于认知智能大模型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19年,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的技术成果转化而来,依托团队在知识智能领域十余年的技术积累。

 

智谱华章致力于打造新一代认知智能大模型,专注于大模型的中国创新。其核心技术方向包括:预训练架构:2020年底研发了GLM预训练架构,并于2021年训练完成百亿参数模型GLM-10B;大规模模型:利用MoE架构成功训练出收敛的万亿稀疏模型,并在2022年合作研发了中英双语千亿级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GLM-130B;对话模型:2023年推出千亿基座对话模型ChatGLM,并在2024年1月推出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性能显著提升,支持更长上下文、多模态能力、更高并发和更低推理成本。

 

智谱华章的业务覆盖多个领域:C端(用户端):推出Chatbot类产品“智谱清言App”,年化收入(ARR)超过千万元;B端(企业端):在智能汽车、金融、医疗等行业提供解决方案,成为认知智能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企查查显示,2019年至今,智谱华章共融资19轮,估值突破200亿元。参投机构/公司包括顺禧基金、华发集团、上城资本、杭州城投、君联资本、北京尚融、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投资、北商资本、招商局创投、顺禧基金、云晖资本、联想之星、光谷烽火科投、蚂蚁集团、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投资基金、腾讯、红杉中国、顺为资本、Boss直聘、浙江华策投资、Prosperity7 Ventures、光速光合、好未来、小米产投、红杉基金、美团、腾讯、金山软件、高瓴资本、鹿刻、启明创投、华控基金、智源研究院、凌云光、达晨财智、IMO Ventures、海南智桥、将门创投、清华大学资管、中科创星等。

 

公司无控股股东。唐杰直接持有智谱华章7.4081%股权。刘德兵直接持有智谱华章0.2554%股权,并通过持股平台合计控制智谱华章17.3966%表决权。唐杰、刘德兵通过一致行动人李涓子、许斌、张鹏、宁波慧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计持有智谱华章12.1600%表决权。综上,唐杰、刘德兵合计控制智谱华章36.9647%表决权,系智谱华章实际控制人。

 

锐石创芯(重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锐石创芯是一家专注于4G、5G射频前端分立器件及模组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具备射频前端产品所需全系列芯片的设计及模组化能力,并战略布局滤波器晶圆制造,构建了“芯片设计—模组集成—滤波器晶圆制造”的全产业链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物联网、卫星通信、无人机及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

 

自创立以来,锐石创芯坚持“科技创芯+国产替代”战略,在积极探索射频前端核心器件国产化方案的同时,通过持续技术研发,在芯片设计、模组集成方案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均形成了较强的核心技术优势,并对滤波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进行了多方面布局,为公司不断开发及迭代高品质射频前端产品积蓄了充足势能。

 

锐石创芯已陆续推出4G Phase2、5G Phase5N、Sub6G L-PAMiF、Sub3G L-PAMiD、WiFFEM、滤波器、射频开关、天线调谐开关(Antenna Tuner)、LNA Bank、分集接收模组DIFEM、L-FEM等射频前端产品,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射频前端产品的巨大需求。

 

企查查显示,2017年至今,锐石创芯共融资7轮,参投公司包括深创投、粤财信托、粤财创投、英诺天使基金、达晨财智、OPPO、哈勃投资、龙旗股份、临芯投资、顺为资本、鹏德创投、华勤技术、天珑科技、恒信华业、广发证券、正轩投资等。

 

倪建兴为公司控股股东,其直接持有公司16.28%的股份,间接持有公司3.07%的股份,合计持有公司19.35%的股份。

 

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新通药物是一家专注药物研发超过二十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聚焦于慢性乙肝、肝癌、癫痫等重大疾病领域,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物。

 

2024年10月,新通药物自主研发的慢性乙肝重磅靶向创新药,也是世界第一个乙肝靶向创新药——甲磺酸普雷福韦片(新舒沐)获批上市。

 

前次招股书显示,2020年8月,北京阜瑞、高明、山东科创、西高投、峨胜集团对新通有限进行增资,按照64.76元/注册资本的价格,分别认缴新通有限新增注册资本92.6560万元、46.3280万元、30.8853万元、30.8853万元、30.8853万元,溢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总融资额约1.5亿元。

 

张登科直接持有公司46.4455%股份,通过西安海金沙间接控制公司7.4174%股份,张登科合计控制公司53.8629%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新通药物曾于2021年12月6日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于2023年4月25日注册生效但最终未上市。

 

深圳市千分一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千分一(MAXEYE)是全球领先的触控书写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会议电视等终端产品提供高品质的触控笔。

 

目前,千分一服务于全球顶级客户,如微软、谷歌、惠普、联想、戴尔、华硕、OPPO、科大讯飞、视源股份、海信等,为其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教育及会议电视提供一体化触控书写解决方案。

 

千分一官网显示,全球25%的主动笔由千分一生产,其为全球一线品牌客户累计出货超过2000万支。

 

企查查显示,2021年以来,千分一融资3轮,参投机构/公司包括经纬创投、民生证券、投控东海、民生股权投资、深圳高新投等。

 

千分一控股股东为深圳市千分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7.96%股份。实际控制人邓建持有深圳市千分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99.00%股份,直接持有千分一3.9942%股份。

 

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粤芯半导体是广东省本土自主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全面进入量产的12 英寸芯片制造企业。公司以“定制化代工”为营运策略,以市场需求驱动、政府政策助推,坚持以产品应用为中心,定义差异化技术平台,专注于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5G等应用领域。粤芯半导体专注于服务中国市场,致力于满足国产模拟芯片制造需求,助力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官网显示,粤芯半导体项目计划分为三期进行,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 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粤芯半导体从消费类芯片制造起步,通过逐步升级进入工业电子领域,进而在汽车电子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与相关客户进行深入合作和产能绑定,致力于未来在高端模拟芯片的特定细分化市场取得突破。

 

2024年,粤芯半导体以160亿元的估值登上胡润中国独角兽排行榜。

 

企查查显示,公司自2021年以来共融资3轮,参投机构/公司包括广州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粤财基金、建信投资、农银投资、广发信德、广汽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广发证券、北汽产投、广视基金、恒旭资本、盈科资本、兰璞创投、新鼎资本、华登国际、惠友资本、盈峰股权基金、合信方册、吉富创投、兰璞创投、华登国际、粤财基金、国投创业等。

 

公司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为万联天泽资本旗下广州誉芯众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6.8809%。

 

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煜鼎增材注册成立于2014年,由王华明院士核心技术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设立,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并专业化运行重大装备高性能“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一家聚焦于重大装备大型关键构件高性能金属材料与先进制造核心关键技术持续自主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

 

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以金属粉末、丝材等为原料,通过数字化、智能化逐层熔化/快速凝固沉积,直接由零件数模一步完成高性能大型复杂整体金属构件的直接制造。其将高性能金属材料快速凝固制备与大型复杂构件直接成形制造有机融合,为重大装备中钛合金、高强合金钢、耐热合金等高性能难加工金属材料大型/超大型、复杂/超复杂整体关键构件的高效、高性能、低成本、短周期、数字化、快速制造提供了一条“材料-制造-结构一体化”的变革性制造技术途径,代表着重大装备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和重大装备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先进成形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对重大装备结构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装备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将产生变革性影响。

 

煜鼎增材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已被纳入航空、航天、核工业、兵器工业等国内高端重大装备主要设计、制造单位的合格供应商名录。

 

企查查显示,2019年以来煜鼎增材共融资2轮,2024年4月融资过后公司估值约为33亿元。参投机构/公司包括中信建投资本、中地信基金、中科创星、乐普医疗、国投创合、雄安集团、琨玉前程、乐普医疗、拾玉资本等。

 

公司控股股东为北京宝象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其直接持有公司31.66%的股权。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思必驰是专业的大模型人机对话平台型企业,拥有涵盖中、英、日、韩、俄、法、西、葡等几十语种的全系列语音语言技术,自主研发了全链路智能对话系统定制开发平台、语言计算大模型、人工智能语音芯片,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消费电子领域以及数字政企客户,提供场景化的人机对话完整解决方案,包括大模型人机对话软件产品以及AI芯片、AI模组、AI整机等智能硬件产品。

 

在2025年1月接受《科创板日报》采访时,思必驰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能汽车领域,公司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接近80%。已与梅赛德斯-奔驰、奥迪、捷豹路虎、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全球60多家知名汽车品牌合作,推出200多款量产车型,累计“上车”超1500万辆。

 

企查查显示,自2016年以来思必驰共融资9次,参投公司包括南京文投、国发创投、元丰资本、北汽产投、致道资本、美的资本、菡源资产、清控银杏、花城创投、佳都科技、中信证券、元禾控股、和利资本、斐翔投资、明善资本、君子兰资本、隽赐投资、新方程、中民投、富士康、深创投、元禾辰坤、联发博动、清控银杏、元璟资本、阿里巴巴等。此外,新闻显示,2025年1月思必驰完成五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产业基金、国资平台和私募基金,具体信息未披露。

 

思必驰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高始兴和俞凯(合计控制公司33.9601%的股份)。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22年7月15日受理了思必驰提交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并经2023年第34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最终予以终止审核,终止原因为公司的信息披露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未能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深圳市紫光同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紫光同创专业从事可编程系统平台芯片(FPGA)及其配套EDA开发工具的研发与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编程逻辑器件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中低端全系列产品,产品覆盖通信、工业控制、图像视频、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

 

企查查显示,公司共融资9轮,参投机构/公司包括陕文产投、布谷天阙、交银投资、联通中金基金、诺瓦星云、布谷天阙、立丰投资、金沙江联合资本、北京政府引导基金、深创投、金沙江联合资本、瑞丰投资、高瓴创投、中青芯鑫、闻名投资、重投资本、沃赋创投、拓盈资本、启元致德投资等。

 

公司无直接控股股东。间接控股股东为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现合计控制公司 55.27%股份。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为新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唯一股东,亦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西藏茂业创芯科技有限公司为紫光国微(002049.SZ)全资子公司。

 

辅导工作完成

 

4月12日-5月2日,无公司境内(沪深两市)发行上市辅导工作完成。

 

辅导验收通过

 

4月12日-5月2日,有1家公司境内(沪深两市)发行上市辅导验收通过。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图表制作:洞察IPO

 

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健信为国内最大磁共振磁体独立生产商。以生产优异的医疗磁共振核心部件和开发磁共振核心技术为己任,着重提供高质量永磁磁共振成像磁体、超导磁共振成像磁体、磁共振成像配套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高场科研用磁共振成像磁体以及波谱分析磁体、磁共振整机集成解决方案、超导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等方向的产品。

 

宁波健信在30多个永磁产品中实现高场化、轻量化、开放化方向的研究和工程量产,在0.5-0.7T超导磁体上实现了开放式结构,在1.5T超导磁体上实现了短腔、大口径、高均匀度和高稳定度,并进一步走向3.0T以上的高场强方向,在超低温技术上实现大型超导磁体的无液氦化和少液氦化,以及发展了超导磁体的智能控制和远程维护技术。

 

2022年年初,宁波健信自主研发并量产的“1.5T850毫米口径无液氦超导磁体系统”经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复核,获评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国际首台(套)产品。2023年3月,公司成功突破了1.5T(特斯拉)930毫米大口径无液氦全身磁共振成像用超导磁体关键技术,打造了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大孔径无液氦MRI超导磁体。

 

宁波健信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许建益,持股比例为42.84%。宁波韵升(600366.SH)为公司第四大股东,持股9.00%。

 

辅导备案终止

 

4月12日-5月2日,有16家公司境内(沪深两市)发行上市辅导备案终止。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图表制作:洞察IPO

 

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伯希和致力于提供高性能的户外服饰及装备,助力用户充分领略自然之美。核心品牌伯希和创立于2012年,通过伯希和品牌为各种户外活动、运动健身及城市通勤提供广泛的产品,涵盖服装、鞋类以及装备及配饰。主要以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多渠道模式及通过分销网络销售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伯希和净销售额由2022年的3.51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17.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22.2%,按2024零售额计算,伯希和品牌跻身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占同年市场份额的5.2%。

 

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信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数字科技公司,肩负着建设运营数字丝路和数字广西的重要使命。公司主营业务涵盖产业互联网、政企数字化和云通信服务三大领域,推动各行业实现“全链条、全要素、全场景”的数智化转型,努力打造“产业、资源、客户”的超级“链接器”,致力于成为数字化赋能专家和数字丝路引领者。

 

创新成果方面,中国东信已经获得和正在审查的专利220项,已经获得软件著作权422项,研发了全球首款通信导航一体化模组,牵头制订了国内eSIM标准。重大项目方面,获得了4项国家级数字经济重大专项,2项广西自治区级重大专项,承担了多项自治区重大平台的建设运营。公司建设运营的建筑、外贸、糖业、通信四个产业互联网平台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郑州信大捷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大捷安是一家以国家商用密码体系为技术核心基础的信息安全企业,致力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主要产品是以国密安全芯片为基础的安全终端类产品、安全平台类产品。

 

信大捷安打造了服务万物互联的“芯、端、管、云”一体化信息安全服务体系,并应用于移动警务、移动政务、智能网联汽车、物联网等领域,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及安全服务提供商。

 

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检测是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国科控股)旗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由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设立,是一家集检验检测、认证鉴定、技术服务、咨询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

 

中科检测通过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实验室认可(CNAS)、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CATL)、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0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国船级社产品检测和试验机构认可、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广东省土壤和固体废物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乙级测绘资质等。

 

南通创亿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南通创亿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与销售中大尺寸液晶显示新技术新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首创量子点(QD)扩散板,成功开辟了量子点显示应用发展的全新赛道。

 

量子点扩散板区别于量子点膜,实现显示屏幕色域(颜色构成范围)覆盖和视觉还原度大幅提升的同时,有效解决量子点显示应用产业化成本高、工艺难、边缘失效等痛点,自2019年立项以来,样品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教育、通讯、娱乐、远程医疗等领域的显示终端测试验证。公司主要客户包括TCL、海信、创维、长虹、华为、京东方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

 

成都交大光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大光芒为川投能源(600674.SH)子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包括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系统核心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家轨道交通自动化与电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产业基地。

 

近年来,交大光芒的业务主要分为系统集成业务与技术服务业务两大类。系统集成业务,是指交大光芒通过自主开发的平台类软件或嵌入式软件,驱动硬件类产品,组成能够满足客户运维管理需求的轨道交通电力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其中,硬件类产品一般为电脑、服务器、成像设备等通用类产品,由交大光芒通过市场采购获得,部分非通用类硬件产品由交大光芒采购 PCB 板等原材料后自行设计、加工获得;技术服务业务,是指交大光芒为客户提供轨道交通电力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的调试接入等服务。

 

深圳市瑞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瑞能股份主要从事锂电池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以锂电池检测设备以及电池数据处理系统为核心,通过集成配套设备,向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锂电池后段生产线。

 

瑞能股份曾于2021年6月16日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于2022年6月29日因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被终止审核。

 

宁波锦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锦莱化工引进先进成熟的甲代烯丙基氯(MAC);甲基烯丙醇(MAOH);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腈纶油剂;聚酰亚胺纤维油剂等生产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农药、香料、腈纶化纤助剂、新一代环保高效混凝土减水剂、造纸等行业。其它产品改性涤纶纤维(包括多微孔蜂窝状)高纺油剂,和新一代棉花染色纺纱用特种油剂,解决了多微孔和蜂窝状改性涤纶纤维的高速可纺性,及棉花染色后的手感、抗静电性与纺纱速度等难题。

 

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潍柴火炬前身为株洲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创立于1961年,名为渌口内燃机配件厂,隶属农机部,后更名为株洲火花塞厂;1993年于深圳上市,股票名称“湘火炬”;2002年组建湘火炬汽车集团,分立株洲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2021年,因公司战略发展需要,整体变更为潍柴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为潍柴动力属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控股子公司。

 

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生产多品种、多领域的火花塞为主,同时自主研发、制造高压线、点火线圈、汽车水泵、水封、汽车发电机、汽车滤清器等产品的火花塞专业研发、生产和点火系统制造基地。拥有铱、铂金火花塞、多侧电极火花塞、V型槽中心电极火花塞、沿面跳火型火花塞、燃气火花塞、工业火花塞、点火棒等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技术水平,拥有高压线、点火线圈、发电机、汽车水泵、汽车滤清器等多元化汽配产品的制造技术。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比路电子成立于2009年12月,主营音圈马达等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服务,产品广泛适用于手机摄像头、医疗用摄像头、工业类摄像头、智能穿戴摄像头等领域。

 

比路电子曾于2017年4月28日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

 

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诚德科技主要在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开发、制造及销售塑料复合包装制品。拥有“中健乐”“阿普拉”两大自主品牌,主要生产民用KN95、FFP2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等产品。

 

2019年6月21日,公司曾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未果。

 

江苏影速集成电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影速集成由国内光刻领域专业研发制造团队、中科院微电所共同发起设立,主要从事以激光直写光刻技术为核心的高端微电子装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产品涵盖PCB用激光直接成像(LDI)设备、半导体掩模版用激光直写制版光刻设备等。影速集成目前共有有效专利139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实用新型专利84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

 

影速集成是国内最早从事直写光刻设备开发的企业之一,核心技术团队深耕行业多年,在直写光刻技术方面积累深厚,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是PCB直接成像设备及泛半导体直写光刻设备的国产供应商之一。

 

2025年3月,宝馨科技(002514.SZ)公告同意子公司浙江影速以人民币3.2亿元收购江苏影速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影速集成40%股权。

 

浙江欣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欣禾生物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农用化学品和中间体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已建成投产的农药原药生产车间包括环嗪酮、吡氟酰草胺、乙烯利等。

 

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南岳电控前身为湖南衡阳汽车配件厂,创建于1950年,为中国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制造企业之一。

 

南岳电控专业化生产汽车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及其配件、铝铸件和出口零配件产品。产品主要为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北汽福田、中国一拖和玉柴机器、一汽锡柴、一汽大柴、潍柴动力、安徽全柴、长安集团云内动力、北汽福田雷沃、吉利等汽车集团和国内各大骨干柴油机厂及美国康明斯、英国JCB等国际公司配套。

 

南岳电控曾于2017年1月6日递交沪市主板上市申请。

 

广东齐力澳美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齐力澳美拥有23万吨铝型材加工生产能力,旗下拥有澳美高新、澳美宜新、PMB Aluminium Sdn. Bhd. (PMBA) 等生产制造子公司,以及在英国、澳大利亚、美国、马来西亚等地设立海外销售服务机构,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铝型材加工解决方案。

 

齐力澳美产业链涵括合金研发、模具设计与开发、铝棒熔铸、型材挤压、表面处理以及精深加工等模块,可开发1、5、6、7系列合金材料,生产各类异型大断面型材,满足汽车轻量化、海工船舶、3C电子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产品应用需求。

 

上海超群检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群检测是专业X光设备制造商,在X光领域已有超过60年的经验。掌握了从电子玻璃、玻壳、X射线管、X射线高压源到无损检测系统整机关键生产技术。

 

超群检测成立于2001年,通过整合上海探伤机厂、美国当立(DUNLEE)等国内外资源,多年来深耕X射线核心技术领域,逐步发展为主营工业及医疗设备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其子公司科罗诺司自2019年启动CT球管国产化项目以来,已实现从零部件到整管的全链条自主生产,成为全球第三家、国内唯一一家可量产滚珠轴承及液态轴承CT球管的企业。2023年,科罗诺司推出8.0MHU球管AU240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高端CT球管空白,并完成64排以上高端机型液态轴承球管规模化量产,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财说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专栏